低温工程核心期刊目录(低温工程核心期刊目录(2)
尽管人类体温在持续下降的原因是什么,尚未得到相关证实,但是,质疑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之一,另外任何科学理论都具有猜测性有暂时性,
关于人类体温下降原因的猜测有以下几点:
一、空调和羽绒服让你代谢下降。
人是恒温动物,要维持体温,除了吃之外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,把自己调节到最舒服的温度环境中,就好比有人喜欢秋天,有人喜欢夏天,有人喜欢吃冷饮,有人喜欢游泳。
研究表明,当人处在最舒服的环境温度中时,体温较容易被维持,身体的代谢率就会较低,偏冷或者偏热都会让代谢率升高,相较于热,寒冷环境对代谢率的影响大于炎热环境。
而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,夏季有空调,冬季有羽绒服,人们受环境温度的刺激变小,代谢率整体就小,体温也随之下降。
二、人类越来越“懒”。
这里的懒,不是懒惰。人类体温在一天中是变化的,最低是在凌晨4点左右,人体肌肉70%集中在下半身,随着社会节奏加快,工作时间越来越长,久坐,人们运动越来越少,新陈代谢慢了,体温就下降了。
三、人体内的微生物减少了
研究表明,微生物确实可以帮助维持人体温度,人体内的代谢可以产生一部分热量,而人体内的微生物代谢也会产生一部分热量。
但是,随着人类公共卫生建设的提高,抗生素的使用,人体的微生物正在减少。有研究分析了人体内的200个微生物,发现在一部分人体内,只存在一种枯草芽孢杆菌,而没有了金黄色葡萄球菌。
在生活,很多消毒湿巾上就带有消灭金黄色葡萄球菌。而人体的免疫系统是“以菌治菌”的在运行。
另外,人体内的微生物组还可以通过父母遗传给下一代。
所以,人体内的微生物的减少,也会使人类体温下降。
四、吸烟和饮酒
酒精和吸烟,都会使人体内的血管扩张,以至于热量快速的流失,特别是喝酒的人,身体的体温调节能力会变弱。
写在最后:
记得小时候测量体温是37.4℃,那个时候不算发烧,而现在这个温度已经算是发烧了,这不是体温度在变化,而是在短短的200年里,人类体温从37℃到36.6℃,确实是下降了0.4℃。
但是人类的体温是不是在持续下降,又或者每10年下降0.03℃,这一说法既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验证,就存在争议,也不是现有的客观事实。
如果人类的体温真的是在持续下降,后果也很难想象。也许若干年后,我们就能知道。
还有哪些惊人的实验?
1968年,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动物实验正在紧张进行,这个持续了整整1780天的实验可能预示着人类的未来。
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“老鼠乌托邦”实验,所谓“乌托邦”,指的就是没有压力,一切平等,如同童话世界一般美好的社会。
而这个实验就是为老鼠提供一个天堂般的生活环境,被称之为“25号宇宙”,目的是看看老鼠最终是个怎样的结局。
可是,这场实验的结果令人感到震惊,原来,所谓的“乌托邦”并不是人们期待的样子,而在这个人为制造的“天堂”里,这些老鼠竟然都走向了灭亡。
那么,在这个食物充足、没有天敌的实验环境中,生命力顽强的老鼠为什么没有出现计划中的“数量暴涨”的情况,反而是经过了1780天,这些老鼠全都灭亡了呢?
别急,接下来我们就回到那段历史中,详细地说说这个故事。这个实验是由美国的一个名叫约翰·卡尔霍恩(John B. Calhoun)的生物学家做的。
约翰·卡尔霍恩在年轻时尤其喜欢研究各种鸟类动物,在他15岁的时候就能独自在专门研究动物的期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。
后来,他在学业上十分努力,最终进修到了博士学位,而他的研究方向也慢慢偏向于研究动物的行为。
约翰·卡尔霍恩和老鼠似乎有着不解的缘分,他的毕业论文是研究挪威大鼠的习性,而他毕业后干的工作也和老鼠息息相关。
在1947年,当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作的卡尔霍恩开始了“老鼠乌托邦”实验的雏形,他把一块接近1000平方米的林地作为第一次实验的场地。
他决定在这里修建一个属于老鼠的天堂,目的就是使他的实验鼠们自由自在、毫无压力地生活。最后,约翰·卡尔霍尔就把这个老鼠的天堂称为“鼠城”。
文章来源:《低温工程》 网址: http://www.diwengongcheng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793.html